在化工厂或能源工厂的项目预算中,设备费和施工费往往最引人注意。然而,人工成本——在工程公司外包时通常以“工程费”体现——在预算中同样至关重要。
在业主工程(Owner’s Engineering)中,这部分成本常常以内部工时消化,不会单独列出。本文将探讨如何识别和评估人工成本,以及在项目预算中如何更合理地体现它。
1. 工程费 = 工程师的工时
在典型的项目投资估算中,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、施工费和一定的预备费。如果项目委托给工程公司,报价中会包含 工程费(Engineering Fee),本质上就是工程师的人工成本。
而在业主工程中,这部分费用以内部工时的形式存在,看不见却真实存在。
2. 在业主工程中评估工时的难度
与工程公司不同,业主方通常不会逐一计算人工成本。原因很简单:跟踪每个工程师在多个项目和任务上的确切工时几乎不可能。
部分企业会通过 WBS(工作分解结构) 来分配预算,但对于一年几百个大小项目来说,这种方式很难在实践中全面落实。
3. 人员分配与项目匹配
一种更现实的方法是基于 历史数据和年度工作量 来估算。
例如:
- 某工厂有 3 名工程师(A、B、C)
- 该年度有 3 个大型项目和若干维修小项目
- 根据金额、部门及工程师经验进行分工
这样能避免个别人员超负荷,并更清晰地判断不同规模的项目需要多少工程师投入。
4. 投资额与设计人员数量的关系
一个工程师能承担多少投资额?答案因行业、工厂规模和项目复杂度而异。
经验表明,人员需求与投资额并非线性关系。当项目投资超过某个阈值时,往往需要额外配置机械、电气、仪控等多专业的工程师团队。
如果忽视这一点,就可能出现人手不足、加班过度的“硬推项目”,增加项目风险。
🔹 总结
在业主工程中,人工成本不像设备和施工费用那样直观,但它同样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。理解“工程费 = 工程师工时”,并结合投资规模合理配置人员,不仅能提高预算准确性,还能保障项目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