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D-CAD正在成为化工厂管道设计的主流吗?
近年来,3D-CAD在许多工程领域已逐渐普及。然而在化工厂的管道设计中,实际使用机会仍然有限。尽管这一话题已经讨论了十多年,但从2D到3D的全面转变始终未能实现。本文将从业主工程师的角度,重新审视过去和现在存在的问题。
过去已经指出的问题
技能要求
会使用3D-CAD的工程师依然稀缺。这并非工程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,而是业主工程师自身的难题。
业主工程师通常依靠内部或少量外包人员进行管道设计,团队规模往往只有几人。对于长期使用2D的工程师来说,如果没有非常强烈的需求,几乎不可能突然切换到3D。由于3D-CAD需要专门的技能,这成为普及的一大障碍。
环境搭建
我个人并不认为3D-CAD的系统环境建设是重大问题,因为2D-CAD也存在类似情况。
现场验证困难
将3D-CAD绘制的管道图带到现场使用并不现实。尤其是那些经常需要对既有工厂进行改造或扩建的公司,更难以有效利用3D-CAD。相比之下,打印好的2D图纸在现场使用更为简单。
业主工程师面临的额外挑战
无法反映日常改造
3D-CAD难以普及的最大原因之一,是它无法实时反映工厂日常的修缮与改造。
3D模型虽然直观且有助于成本估算,但在日常运行中很快会过时。
在化工厂的实际运行中,管道故障或临时处理非常常见。期望操作员将每次修改都报告给设计人员并更新模型,是不现实的。对操作员来说,这种汇报会拖延问题的解决;而对设计者来说,缺乏准确反馈则让模型维护变得不可能。
因此,3D-CAD的优势只有在建立持续更新机制并有专人负责时才能体现,而这对大多数企业来说门槛极高。
难以应用于既有工厂
在新建工厂项目中,由于可以投入充足资源,使用3D-CAD是可行的。但在既有工厂中进行3D化改造则需要额外的巨额投入。
许多公司往往不得不采取“两轨制”——既有工厂保持2D,新建项目才用3D。这反而推高了CAD的整体成本。
对可视化的过度依赖
3D-CAD的一个优势是让非设计人员更容易理解图纸。但事实上,许多施工后的不满往往并非重大问题,通常也不会导致昂贵的返工。
新建工厂需求减少
即便将3D-CAD视为新建工厂的必备工具,随着新建项目的减少,其应用机会也在逐渐缩小。
工程公司的困境
对工程公司而言:
- 难以准确把握各类业主的多样化需求;
- 倾向于推广3D-CAD,以减少维持2D技术的必要性;
- 只专注于交付新工厂,而非业主的日常维护需求。
这种立场差异进一步放慢了3D-CAD的普及。
结论
3D-CAD在可视化、规划和成本估算方面确实具有优势。但在化工厂的实际应用中,技能缺口、维护困难和改造复杂性,使其难以成为主流。对业主工程师而言,关键不在于是否全面采用3D,而在于明确3D-CAD在哪些场景中真正能发挥价值。
评论